第67章 开元到天宝年间大唐官制的特点(1)
本来想写一个大唐官制的资料片,然后发现,槽点太多,话题太大,引出来的思考又太深,会偏离本书的主题。
因此还是节选了其中与本书内容有关联的部分,单独发一章。这些内容,基本上都超乎读者老爷们的心理预期,我还是得多点废话说几句。
第一个要说的,就是官场的内卷化与两极化。
所谓内卷化,就是当官的人太多,「官位」(这个词打引号我后面慢慢解释)不太够用了。
唐代社会中后期(含开元天宝),整个官场已经建制化,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。比如说某些小说(具体哪个我不说),喜欢引用封演的「八俊说」,也就是八步升官当宰相,每步有两种官职选择,来说明这是唐代士人当官的梦想。
八俊说不能说错,但没说到点子上,结合上下文的环境,则完全错了。
唐代的士人,可以理解为中第后被授予官职的人,也可以指那些志在当官的人。因此张九龄是士人,科举未中的失意书生也是士人。那麽,士人的理想,真的是「八步升官法」到宰相麽?
其实不是的,他们的梦想,只是「清」与「要」而已。
清,概念很复杂,简单概括说,就是不做事,或者少做事。刺史那样的苦哈哈官职,绝对算不上「清」,因此八步升官法里面绝对没有刺史这个官。
解释了清,再来解释「要」,所谓「要」,简单说就是重要。有些官,便是清而不要,闲是很闲的,但一点都不重要,比如说藏书阁的管理员之类的官职。
解释完这个,再来解释什麽叫「士人」,简单的说,就是读书是为了做官的人以及他们的家族。从出生开始,他们的路就只有一条,要麽恩荫入仕当官,要麽就在科举的路上,又或者被罢官后在家「养望」,处于赋闲状态。
总之他们不可能参加社会劳动,不可能去种地,不可能去经商,亦是不可能与非官员的子女联姻。
了解完这些概念,开元与天宝时期的内卷化就很好理解了。
一年平均27个进士,看起来很少,但是,合适的官位是更少的。这还不算,中进士三年后才会被选官,这三年时间,就是这些进士们走关系走后门的预备期!
再把明经入仕的人也算上,那些空缺的官职就远远不够用了。
大唐的官位虽然多,但是!并不是所有的这些士人都会去担任的!这一点非常重要,忽略了这一点的唐代历史小说,那就基本上是自说自话,看个乐子了。
士人垄断了清贵官位,如果没有皇帝提拔,他们不会允许类似李林甫一般出身的人担任这样的官职,更不要说没有后台又没考科举的牛仙客了。
同样的道盛唐挽歌(携剑远行)最新章节手机访问:https://m.xtxtaikan.com/wapbook104563/48741965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