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徐雪筠还真没关注过,把报纸合上查了查:“......有倒是有一家。”
她警惕的看着刘彻:“你要干嘛?”
不会又要去观摩吧。
这可不行,她当时答应了老师,要好好带他们去体验一下艺术展览以及风土人情的。
跑去造纸厂算怎么回事。
但刘彻这个想法一出来立刻得到了应和。
古代的纸贵,哪怕在家缠万贯的人看来,也永远有更贵的纸。
并且不光是纸,在没有印刷术出现的时候,人们想要获取一本书籍,除了购买之外便是自己抄写。
‘洛阳纸贵’。
说的便是西晋的泰康年间,洛阳有一个才子叫左思,他用了整整十年写了一部《三都赋》,大受追捧,人们争相传抄,因为抄写《三都赋》的人实在是太多了,一时之间京城洛阳的纸张供应不求,导致全城的纸价大幅度的上涨。
这足以见识到在没有印刷术出现的时候,人们想要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书,除了购买,基本上还是使用手抄的方法,或者是请人代抄,有的时候没有门路,接触不到原版,有钱也看不到书。
但是在印刷术出现之后,书籍的获取就变得容易了吗?
其实也不然,这个容易,只是相对来说的。
获取书籍最为艰苦的自然就是商周时期,在那个时候,书籍是被当作国宝来对待的,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中编辑在分发给诸侯的赏赐中就有书籍,那个时候的书籍也不是纸质的,而是其他的材料,所以人们想获取知识,大多还是依靠口耳相传,也就是依靠上一辈人的经验,传递给下一辈的人。
这也是为什么古代说家有一老,如有一宝,因为在古代知识的获取的确非常困难,一个老人身上的经验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是很丰富,很值得学习的。
在两汉时期,出现了藏书家这一职业,就是专门收藏书籍的人,和后世的藏宝家类似,也足以见得在两汉时期书籍的珍贵。
刘彻对书籍一直都很看重,事实上历史上的他设置了专门的国家藏书机构,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来收集书籍,也是在汉朝才出现了书肆,即书店。
可书店出现并不面对所有人,他虽然没有设置门槛,但金钱已经是天然的门槛了。
《后汉书·王充传》中写道,‘家贫无书,常游洛阳书肆,阅所卖书,一见辄能诵忆,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’,意思也就是他穷困的时候看不起书,就经常在洛阳的书店里面看书,努力背下来,也就是蹭书学习知识。
蔡伦改进了造纸术,可这只是让书籍的圈子稍微扩大了一点,该买不起的人还是买不起。
上述所说人们想要获取一本自己的书籍,大多还是使用誊抄的方式,便出现了专门替人抄书的职业‘佣书’(历史同人)诸朝来我农家乐(酒禅)最新章节手机访问:https://m.xtxtaikan.com/wapbook104983/48903289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