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,太后是每种文字都不认识。
这道圣旨的内容总结起来就几个字“勿增勿减永为定额”!
舒宜尔哈念道:“谕大学士九卿等、朕览各省督抚奏编审人丁数目、并未将加增之数、尽行开报。今海宇承平已久、户口日繁。若按见在人丁、加徵钱粮、实有不可。人丁虽增、地亩并未加广。应令直省督抚、将见今钱粮册内、有名丁数、勿增勿减、永为定额。其自后所生人丁、不必徵收钱粮。编审时、止将增出实数察明、另造清册题报。①”
太后听得脑袋发晕,问舒宜尔哈:“这是什么意思?”
“皇上圣明,滋生人丁永不加赋!”山东一条乡间小路上,传令的人骑着马,一路骑行一路大喊,“滋生人丁永不加赋”的声音远远地传开,山东不愧是孔孟之乡,这里的读书人就是多,没一会大家在读书人的解读下开始高兴起来,滋生人丁永不加赋!这是皇上亲口说的。
十五阿哥骑着马赶上海棠的马车,隔着车壁板说:“姐姐,听到了吗?外面都说汗阿玛圣明呢!外面都喊滋生人丁永不加赋!”
“嗯,”海棠回应了一声,并不显得高兴,甚至忧心忡忡!她一手撸着盐宝的大脑袋,一手拿着康熙明发天下的谕令,并没有感到高兴。
也不知道谁在朝里往皇帝脸上贴金,明明圣旨上说“勿增勿减永为定额”怎么就成了“滋生人丁永不加赋”!
清朝沿用明朝的制度,地税和丁银分别征派,自从社会稳定后,人口连年递增,上次海棠和四阿哥配合清查土地,这是对地税进行的一次登记和追缴,然而这时候还有一种税,就是丁银!
丁银可以理解成人头税,然而民间生子从不登记,以此逃避丁税,甚至有些没地的百姓四处流浪,也不记录在户籍上,一旦犯事很难查清,对社会稳定而言是一种隐患。为了稳定税收减少社会隐患,加深对民间的掌控,康熙才提出“勿增勿减永为定额”,意思是按照现在的户籍缴纳丁银,日后家里的人比户籍上的少了也是这个数,多了还是这个数,目的是鼓励百姓去衙门登记人口。经过朝廷里面那群马屁精的吹捧就成了“滋生人丁永不加赋”!
这其实也算是一种善政,然而在这个社会环境下,就是善政也难以惠及到百姓身上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丁银少收的银子,这些乡绅贤达们在别的地方用别的苛捐杂税给捞了上来,尤其是江南地区最盛,百姓真的被地税丁银给盘剥的没一点余钱,因此雍正才极力推行“摊丁入亩”,缓和了社会矛盾。
海棠只能叹口气!
此时的二月是北方农田需要灌溉的月份,从山东入河南,所有的田地都缺水,这是靠天吃饭的年月,海棠的心情异常沉痛,整个人都(清穿同人)成为雍正妹妹之后(则美)最新章节手机访问:https://m.xtxtaikan.com/wapbook105015/48910868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