短期。像内地的巡抚,除辽东外,基本都是三年一任,最多连任两届,之后就一定会回京续职。
那位亲眷妻儿都被连累的原陕西兼山西巡抚周至,就是如此。他是天启六年(公元1626年)的时候被委任陕西兼山西巡抚, 第一次三年一任的期间,还算干得不错,就又连任了三年。
之后游健继位,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辽东,偶尔给与闽南那边,当时周至三年又任期结束,吏部官员报备,说周至陕西兼山西巡抚一职干得差点不错,建议让周至再连任三年,再回京续职。
游健一般在任免官员的事情上,很少为难吏部的。结果没曾想,这份信任被辜负了。
其中是游健的疏忽大意,但是吧,还是那句话,吏部官员难道就没有错嘛?
当然最大的错误,还是在于周至身上。明明都第三任期的第二年了,怎么不坚持一把,就能回到中枢朝廷任职,说不得还能进入内阁,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权臣。
可惜了,直接洗白白去地府报道了。并且还在史书上被提了一笔。不过不是清名而是污名。
——周至连任陕西兼山西巡抚期间,破坏利民工程坎儿井,并大肆收刮民脂民膏,被在位的崇祯皇帝发现有通敌卖国之兆,立判斩立决,并连累妻儿三族流放至倭州郡。
瞧瞧,短短一段话,就将周至人品低劣给展现得淋漓尽致。但还是那句话,对于周至的存在,并且朝廷还时不时派人去山西、陕西两地赈灾,就崇祯5年初,孙承宗和孙传庭还按照游健的吩咐,前往山西、陕西剿匪并赈灾,他们不是也没有看出问题,只是觉得周至担任山西兼陕西巡抚毫无建树,却无过
哦,忘了,周至是从孙承宗、孙传庭双双离开山西、陕西两地儿,才开始越发不可收拾。
前期或许有,但肯定是收敛,并且特别的小心翼翼。再加上固有的印象,可不就将吏部以及中枢朝廷的人糊弄过去了嘛。
说到这儿,就要夸奖一句刘廷元了,作为在工部任职的内阁成员之一,他无疑是敏锐的。
倒不是说身为首辅的孙承宗不敏锐,而是孙承宗都70好几了,再稳重的话,也有精神不济的时候,游健任何时候对孙承宗都是优待的。
并且孙承宗最大的作用不是运筹帷幄,也不是战场杀敌,而是镇山太岁,有他在,中枢朝廷威慑力杠杠的。
最起码后金那边皇太极不会想什么反间计的损招儿,来挑拨离间。因为皇太极心知肚明,孙承宗这个人,不是他实施反间计就能挑拨离间的。说不得还会因此暴露深埋的探子。
扯远了,总之一干流犯,在倭州郡过得挺水深火热的。首先没人权,进矿工作虽说没有强硬要求他们必须007,但是每天12时辰,干满8个时辰是基操我靠群友努力当皇帝(瑟嫣)最新章节手机访问:https://m.xtxtaikan.com/wapbook106331/49295766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