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账下的将士,基本上都跟着李宽从辽东走陆路回大唐了。
剩下的也被安排在汉城、平壤等新设的驻地或者鸭绿江、辽河出海口新设的港口,准备今后彻底将渤海湾变成大唐的内海。
这么一来,反倒是让随军的商家回登州的场景,变得更加热烈了几分。
因为主角不在,他们就成为了今日的主角。
何余生就是其中的一员。
作为背井离乡来到登州讨生活的他,在上识字班的地方认识了杨三娘。
两人眉来眼去的就看对眼了,之后杨三娘的弟弟杨七娃出海回来,杨家的日子一下子就上了好几个台阶,连带着何余生的生活也发生了大变化。
虽然何余生不是吃软饭的人,但是不得不承认,他人生的第一个跃变,跟杨家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开着一个杂货铺子的他,由于有着杨七娃的关系,总是能够进到各种各样的货物。
甚至是南洋来的香料,他那里都有一些。
至于登州出产的盐巴、咸鱼、鲸鱼肉干、鲸油蜡烛,就更不用提了。
当然,杂货铺子更多的是售卖百姓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物品。
靠着杨七娃资助的这个杂货铺子,何余生和杨三娘的小日子过得倒还算安稳。
不过,大富大贵肯定也是指不上了。
今年还不到三十岁的何余生,自然不希望一辈子就守着一个杂货铺过日子。
这一点,华夏大地的百姓跟倭国,乃至欧洲那边的很不一样。
在华夏,每个人都希望通过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,不愿意认命。
但是在倭国,情况却是有所不同。
哪怕是到了后世,许多人家的产业,都是父传子,子传孙的一代一代传下去。
如果这个产业是规模庞大的企业,那么这事肯定很正常。
偏偏很多都是一些小作坊,甚至连小作坊也谈不上,只不过是个制作豆腐或者打铁或者杂货铺之类的不起眼的“产业”。
这种行为,在华夏是完全没有市场的。
不说很多富二代们连父亲的大企业都不愿意去继承,更不用说这种“上不得门面”的产业了。
所以,当李宽从登州出发,号召商家跟着大军前往高句丽的时候,何余生动了!
他把杂货铺子里头所有的东西都装上了船,还去大唐皇家钱庄登州分号借了一大笔钱财。
嗯,以他的身家来看,算是一大笔钱财。
毕竟,五百贯钱对于他来说,如果不是因为钱庄的人知道他有个妻弟在东海渔业混的不错,是借不出来的。
“余生,这里? 我们在这里!”
等到码头上的热闹气氛稍微消散一些的时候? 何余生才从船上下来。
毕竟,船只不是他的? 肯定要优先船主自己的东西。
“三娘? 我回来了!”
大唐孽子(南山堂)最新章节手机访问:https://m.xtxtaikan.com/wapbook58933/32783189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