招人的事情陈景恪全程关注,毕竟这可以说是有史以来第一次,如此大规模的私人工厂雇员事件。
关注这件事情的人很多,尤其是官场上,不知道多少人在盯着。
从宣布这个决定的当天开始,就有许多官吏开始上书反对此事。
其中尤以御史台的言官门反对声更大。
他们的理由也很正当,如此大规模的雇佣男女青壮,还在长安边上,实在太危险了。
什么扶贫之类的理由,根本就无法说服他们。
很简单的道理,在他们看来这些人死就死去,反正天下人多的是,死了这群贱民还省事儿了。
维护国家稳定才是最重要的。
站在他们的角度来考虑,这确实没错。
乱世人不如太平犬,为了大多数人牺牲少部分人,是一个很划算的买卖。
可陈景恪却不能坐视这种情况的发生,倒不是他多么高尚。
电车难题在哲学上确实是个悖论,可在管理学上这根本就构不成问题。
是个人都会选择死一个,让更多的人活下去。
陈景恪自己也会作出同样的选择。
可现在的问题是,真的有必要为了一个莫须有的隐患,就牺牲这么多人吗?
答案是否定的。
尽管知道李世民不是那么容易就改变想法的人,为了确保不出现万一的可能,他还是再次入了一趟皇宫。
「家国的尘埃落在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,能压死人。我们不能因为一点假想出来的危险,就看着这么多人生不如死。」
「任何革新都有危险,难道我们就止步不前吗?墨守成规、固步自封非明君所为也。」
李世民哭笑不得的道:「行了行了,别给我讲这些大道理了。这件事情我们早就说好了你放心去做,几个言官还改变不了国家大政。」
陈景恪笑道:「嘿嘿,我这不是以防万一吗。」
李世民无奈,不过还是警告道:「但盯着这件事情的人很多,你必须要小心行事,莫要给人抓住把柄。」
陈景恪表情严肃,道:「我知道,这件事情我会亲自盯着的。」
这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,也不是道教一家的事情,而是关系着整个工业化的未来。
他这个先手要是能做好,就相当于是打开了一道口子,后来者顺着这里往前走就可以了。
先手失败,群臣就会变得更加保守,后续想做什么就会变得更难。
看了看一旁埋头处理奏折的李承乾,陈景恪心中一动,又道:「要不让大郎给我一块跑一跑?」
李世民不乐意的道:「他跟你走了,这些奏折怎么办。」
「哈哈……」陈景恪差点没笑死,好一会儿才说道:「让他跟我一块儿去看看这些作坊,只有亲眼见过才知道这东西是怎么回事儿。」
李世民略微一想就明白了大唐从挽救长孙皇后开始(见月明)最新章节手机访问:https://m.xtxtaikan.com/wapbook95699/44483997/